徐州是古“九州”之一,相传大禹治水时,把天下分为九州,徐州为夏商时期九州之一。《释名》曰:徐,舒也,土气舒缓也。其地东至海,北至岱,南及淮。《禹贡》云:海岱及淮惟徐州。《吕氏》云:泗上为徐州,鲁也。《尔雅》云:济东曰徐州。淮海间其气宽舒,禀性安徐,故曰徐。徐,舒也。
徐州作为一个地理区域,范围在淮河以北、泰山以南、黄海以西,涉及山东南部、江苏北部、安徽北部,范围大致在今淮海地区,地为红色粘土。
徐州刺史部
东汉时辖郡、国五,县六十二。治所郯县,在今山东郯城县。汉末移治下邳,在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。三国曹魏移治彭城,即今江苏徐州。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。
郡:琅琊国,东海郡,彭城国,下邳国,广陵郡。
琅邪国
(治开阳,今山东临沂北戴城子)
领13县:莒县、东安、东莞、姑幕、诸县、东武、琅邪、海曲、阳都、临沂、开阳、即丘、缯国。
东海郡
(治郯县,今山东郯城城北)
领13县:郯县、襄贲、兰陵、丞县、阴平、戚县、昌虑、合乡、祝其、利城、赣榆、朐县、厚丘。
彭城国
(治彭城,今江苏徐州)
领8县:彭城、留县、广戚、傅阳、武原、吕县、梧县、甾丘。
下邳国
(治下邳,今江苏邳县古邳)
领16县:下邳、良成、司吾、下相、取虑、僮国、夏丘、徐县、睢陵、盱台、高山、淮陵、东城、曲阳、淮浦、淮阴。
校注:
盱台县名称演变:秦置盱台县。西汉改名盱眙县。东汉复名盱台县。三国废。西晋复置,仍名盱眙县。王莽时改名武匡。东汉复名盱台。西晋复改盱眙。
广陵郡
(治广陵,今江苏扬州城北)
领12县:广陵、江都、舆国、堂邑、海陵、高邮、平安、东阳、淩县、射阳、诲西、盐渎。
小结
本期介绍了徐州刺史部下的五郡国六十二县详细,下期将继续介绍其他各州~
今天先说到这里~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