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释
汉语字典
康熙字典
字源字形
基本解释● 縞
gǎo ㄍㄠˇ
◎ 见“缟”。
汉语字典[①][gǎo][《廣韻》古老切,上晧,見。][《廣韻》古到切,去号,見。]“缟1”的繁体字。(1)细白的生绢。(2)白色。(3)映照。
音韵参考[广 韵]:古老切,上32晧,gǎo,效開一上豪見[平水韵]:上声十九皓·去声二十号[粤 语]:gou2
康熙字典 ◎ 康熙字典解释 【未集中】【糸字部】 縞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934第16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古考切,音杲。【說文】鮮色也。【博雅】練也。【小爾雅】繒之精者曰縞。【書·禹貢】闕篚𤣥纖縞。【傳】縞,白繒。【詩·鄭風】縞衣綦巾。【傳】縞衣,白色男服。【禮·檀弓】祥而縞。【疏】縞,謂縞冠。又【玉藻】縞冠素紕,旣祥之冠也。【疏】縞是生絹又。【王制】殷人哻而祭,縞衣而養老。【註】殷尚白,而縞衣裳。【戰國策】强弩之末,不能穿魯縞。【前漢·地理志註】縞,鮮支也,卽今所謂素者也。 又【廣韻】古到切【集韻】居號切,𠀤音誥。義同。
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: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: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