喝水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事情:
现代的杯子好像都是有把的,而古代的杯子多数都是没有把儿的,这是为什么呢?
现代带把儿的杯子
古代不带把儿的杯子
其实,中国古代并不是所有的杯子都是不带把的。早在汉代就出现了耳杯,这种耳就相当于把的功能。
彩绘漆鱼纹耳杯,西汉
战国末期就出现了一种有卮的酒器。这种卮的把儿都很有特点,有的像只小蝌蚪,圆扣儿后边永远跟着条小尾巴。
铜镶玉卮,湖南省博物馆藏
问题来了,明明带把的杯子和酒器比较方便,而且也早就有了带把的器具,那么为什么古人多数还是使用没有带把的器具呢?
最重要的一个客观原因就是,中国的杯子来源于碗。
在中国古代,最早发现野生茶树时,是采集鲜叶在锅中烹煮成羹汤而食,茶叶作为蔬菜,与饭菜相同,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烹饮方法和器皿。因此,最初的“茶具”就是碗。
而之后中国生产茶具深深受到了“碗”的影响,多数不带“把”。
柴烧手绘主人杯子拾尚有售
古人不接受带把儿的杯子,还源于古人对于礼和雅的追求。
礼
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,古代更是有着分明的等级制度,衣食住行都注重于礼制。
自古以来,中国人认为单手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,而酒礼作为封建礼制社会重要礼仪之一,饮酒应双手执杯,以表示庄重与尊敬。如今的酒席上,我们仍然惯用双手持杯与人敬酒,其举措就是古代酒礼的一个礼仪传承。
再者,说到不带把的茶杯。大多数的茶都是需要用沸水冲泡,如果带手柄的杯子,饮用时手会感受不到茶水的温度,不免会烫伤唇舌,喝像面目可憎与礼相悖;而没有手柄的杯子,人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茶杯,进而判断是否可以饮用。
玲珑瓷龙凤情侣对杯子
雅
古人喝酒极为讲究,不仅讲究酒德和酒礼,还要追求雅。“饮酒,非饮食之事,乃文化之事也。”联吟、清谈、焚香、传花、度曲、围炉......为了提高饮酒兴致,这样的诗情画意是基本。所以作为饮酒之杯,自然不能是单手拿着把儿的酒杯。
髙白泥青花双龙戏珠高脚杯
李白言,“举杯邀明月”。可想象一下如果李白用的是一个大马克杯,就像街边的人喝啤酒,这画面未免不太符合当时文人追究的雅致意境吧。
那在杯子没有把的年代,古人怎么防烫呢?
有杯托啊。
手绘水墨景德镇茶具一套
宋朝的《演繁露》里是这样记载的:
托盏始于唐,前世无所有也。崔宁女饮茶,病盏热熨指,取碟子融蜡像盏足大小而环结其中,寘盏于蜡,无所倾侧,因命工髹漆为之。宁喜其为,名之曰托,遂行于世。
建盏兔毫盖碗,拾尚有售
谜底揭晓,原来古代的杯子没有把儿,很大原因都是因为要讲究礼仪。中国果然是个礼仪之邦!
发布于:福建